芥子


  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. 或芥Brassica juncea (L.) Czern. et Coss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前者习称“白芥子”,后者习称“黄芥子”。主产于河南、安徽。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植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。本品气微,味辛辣。以粒大,饱满者为佳。生用或炒用。

  • 药性
    归肺经

  • 功效
   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*

  • 应用

    1. 寒痰咳喘悬饮胸胁胀痛

        本品辛温力雄,性善走散,能温肺寒利气机豁痰涎逐水饮。治寒痰壅肺,气逆咳喘,痰多清稀,胸闷者,常与苏子莱菔子同用,如三子养亲汤《韩氏医通》;若痰饮停滞胸膈成胸胁积水,咳喘胸满胁痛者,可配伍甘遂大戟等以豁痰逐饮,如控涎丹《三因方》。治疗冷哮日久,可与细辛甘遂麝香等研末,于夏令外敷肺俞等穴,或以白芥子注射液在肺俞膻中定喘等穴位行穴位注射。

    2. 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

        本品温通经络,善散“皮里膜外之痰”,又能消肿散结止痛。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,可配伍马钱子没药肉桂等,亦可单用研末,醋调敷患处。治痰湿流注,阴疽肿毒,常配伍鹿角胶肉桂熟地黄*等药,以温阳化滞消痰散结,如阳和汤《外科全生集》

  • 用法用量
    煎服,3~9g。外用适量。

  • 使用注意
    本品辛温走散,耗气伤阴。久咳肺虚阴虚火旺者忌用;消化道溃疡、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。用量不宜过大,以免引起腹泻。不宜久煎。

  • 现代研究

    1. 化学成分

        本品主要含含氮类成分:芥子碱,白芥子苷,-羟基--吲哚甲基芥子油苷,前告伊春;还含脂肪油、蛋白质及黏液质、多种氨基酸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()不得少于0.50%,炒芥子不得少于0.40%。

    2. 药理作用

        白芥子苷遇水后,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,为强力的皮肤发红剂、催吐剂,并有起泡作用。芥子粉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,小剂量能刺激胃黏膜,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,大剂量可迅速引起呕吐。本品有祛痰作用。水溶剂体外对堇色毛癣菌、许兰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,黄芥子苷水解产生的苷元有杀菌作用。白芥子具有辐射保护及抗衰老作用。白芥子醇提物有抗炎、镇痛及抗前列腺增生作用。

  • 其他
    白芥子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,能引起充血、灼痛,甚至发,内服过量可引起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。